当前位置:首页 > 面霜 > 正文

修正药业600亿疑云:排名前3中国药企上市为何屡战屡败?你怎么看药业董事长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不断发酵,其造成的恶劣危害,你怎么看

  • 面霜
  • 2024-11-06 12:21:03
  • 6
摘要: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上市药企董事长被查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3个问题上市药企董事长被查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修正...

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上市药企董事长被查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3个问题上市药企董事长被查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修正药业600亿疑云:排名前3中国药企上市为何屡战屡败?你怎么看

修正药业只是靠一味的打广告来创造品牌效益,而忽略了产品质量问题,每一次的药品假冒事件里都有修正药业的身影,每一次都让修正药业用强大的公关手段糊弄过关,但老百姓们再傻,他们也会慢慢认清修正药业是什么毛变的了。所以修正药业上不上市,他的品牌在老百姓眼里只能是越来越臭。

本人关注医药行业很久了,但是由于偏好,个人在医药领域偏重于创新药和仿制药,化学药和生物药。而且有点研发控,喜欢研发投入有质有量的医药制造企业。所以之前倒是真没好好瞧过修正药业,看到600亿的营收,的确是吃了一惊。翻开修正药业的网站查询了大多数医药品类。发现还是以传统医药为主,那么修正药业,这600亿不管真真假假,应该赚得都是渠道的钱,也就是说销售模式类似于消费品,靠广告和推销,让医生在开处方的时候搭售一些。

修正药业600亿疑云:排名前3中国药企上市为何屡战屡败?你怎么看药业董事长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不断发酵,其造成的恶劣危害,你怎么看 面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写这篇内容的时候,吉药控股收购修正药业,然后又重组失败但继续推进,结果被多方质疑,最后还将责任推给经办人员操控失误。

吉药控股这边的戏码:吉药控股其实原来是化工行业,双龙股份,收购金宝药业进入医药行业领域。并购时候有业绩承诺,2014-2016年依靠金宝药业的业绩利润连续上升。就是这么巧合,业绩承诺期限一过,利润立马下降。如今营收9个亿,7个亿是医药行业,2个亿是化工行业。而他想要收购的修正药业,营收超过600亿。这把吉药控股的股东乐坏了。虽然修正药业有些问题,奈何体量足够大,或者再来三年业绩承诺,至少现下算个利好。于是:开盘的时候吉药控股说“终止重组但会继续推进”,股东以为收购还要进行,结果两个涨停之后,又被证监会和修正那边双向打脸。声明“重组已经终止,是经办人员失误导致的。”于是乎:

而更蹊跷的是,据说在这一轮炒作中吉药控股三股东减持了股票。证监会问:“这是否忽悠式重组?”你看呢?

修正药业这边的戏码:修正药业,算是有些知名度,至少广告播放很多年,大家都知道“斯达舒”,但是蹊跷的是,2014年为了发债,其公布了年报。2014年是35.95亿的营收。这几年,也没有什么热门新产品推出,却翻到了600亿的营收。由于这是一家非上市企业,如今非上市企业连年审都在简化,外部人是看不透真假的,所以我们本着良善的心认为这的确如此。(有人说原因是贴牌生产,不知真假)。但是,修正药业在经营方面,网上有人还挖出了以下这些黑料,基本上,这些都是可查信息的汇总:

1、毒胶囊事件。2012年,羚羊感冒药胶囊、斯达舒等陷入“毒胶囊”事件旋涡。

2、变质草药事件。2014年,返魂草部分发生霉变变质,故意编造虚假检验报告等行为,被吊销GMP。

3、修正系P2P暴雷。“永利宝”、“火理财”、“钱庄网”、“宜湃网”接连暴雷,和修正药业关系不大,但是属于关联方。

4、董事长涉及行贿案。

5、2017年6月28日,安徽省食药监局公布药品抽验修正药业集团四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咳特灵胶囊不合格。

总结,倒不是说有黑料有什么大问题,企业大了当然问题多,但是从动机来看,吉药控股和修正药业都有自己的算盘,吉药控股的算盘在于,其要通过并购提升市值,扩大体量,做大蛋糕。而修正药业的营收依赖于营销,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10万修正员工8万销售人员,其本身在医药领域壁垒不高,多年研发没有有效的壁垒产品,“两票制”和集采模式会从根本上遏制其通过广告营销增长的模式,前景堪忧,所以想上市兑现。

双方各有自己的算盘,不过对于资本市场,大家对于有问题的医药类公司本身警惕性极高,所以修正药业多次上市努力都失败了。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做有意义的产品,有用的研发,企业踏实了,上市才是锦上添花。

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不断发酵,其造成的恶劣危害,你怎么看

是的,长春长生假疫苗事件还在不断的发酵中,发出的味道大家也都嗅到了感受到了,危害巨大,影响恶劣,这都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了,对这个问题,也要一分为二来看待。一方面,事已至此,各方都必须努力,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把相关的责任分清楚,处理好,最后当然是由法院进行公开审判。

另一方面,一定要着力给予受害者补偿和安慰,同时还要安抚好民愤,让大家都平静下来,好好的想办法,着眼于未来,把潜在的风险管控好,让此类事件发生率降低直到没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好任何一件事都要有一个过程,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相信未来会更好!

经过三鹿奶粉、地沟油、毒药丸等事件,政府应对药企食企造假、制假、销售假货,直接对药企食企负责人、控制人按危害公共安全罪判***枪毙(灭门)。相关监管责任人以渎职罪判刑15年。对药企食企应不定期、随机检查。不应以罚代刑。建议取消伪劣药品、伪劣食品名词直接以假药、假食品定性处理。

康得新事件严重还是康美药业事件>严峻/h2>

昨天听一个朋友说这几天买了康美药业,还赚钱了,真让我感到股市的神奇!

最近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和康得新存款消失事件刷屏,不禁让然感叹,有些财务造假太没底线了。但是股民好像习惯了这种现象,两只股票竟然都出现涨停,可见有很多人只追热点,不关注上市公司的情况。这说明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股民,都是不成熟的。

这两个事件前后间隔时间不长,又都涉嫌财务造假,那么,两个有什么区别呢?哪一个更严重一些?对股民来说有什么启示呢?

康美药业事件性质更>严峻/span>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调查结果,初步判定康美药业有“三宗罪”:一是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存款,二是通过伪造业务凭证进行收入造假,三是部分资金转入关联方账户买卖本公司股票。

从公布的信息可以看出,康美药业问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

  • 一是,>性子span>相当恶劣,既涉及财务造假,又涉嫌违规操纵股票;

  • 二是,康美药业造假时间比较长,时间可能要追溯到2016年之前,甚至更长;
  • 三是,康美事件波及范围广泛,除了康美公司外,相关审计单位、会计单位、公司高管、独立董事等等可能都难逃其咎。

康得新事件需要等待调查>效果/strong>

康得新事件尚无调查结论,虽然也存在公布数据与实际账目不符的现象,但是,资金应该是可以追溯的,只是存在通过关联账户转移资金的情况,接下来的调查需要证实,有无其他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如果资金被挪用,资金的去向和造成的后果如何,是否涉嫌违规或造假。

结论

我认为,两者相比,康美药业要严重得多,主要表现在:资金额度大,涉及账目多,历时时间长,参与人员广泛,主观意愿明显,存在监督缺失的情况。

最后提醒一下,对投资者来说,一旦发生上市公司涉嫌财务造假的情况,这样的股票一定要远离,千万不要去博傻。

在股市上,无论您是出于投资还是投机的目的,都是建立在上市公司诚信的基础上,如果上市公司造假,炒股就失去了判断的依据。

其实,两件事情都挺严重的,因为会有几十万股民受到损失。但从性质上讲,康美药业更为严重,因为挑战了大家对造假底线的认知。

1. 造假并非一朝一夕。

从证监会披露的信息里,已经确认了其从2016至2018年存在财务造假。也就是说,其造假的时间至少已经是3年。其实,康美药业的存贷双高现象由来已久,只是近几年才愈演愈烈。然而公司对于各种造假传闻视而不见,实在抹不过去了还要欲盖弥彰,财务报表出现299亿的货币资金差异,22处重大问题,还要巧舌如簧,美其名曰“会计差错”,这让投资者们情何以堪?

数据来源于网络

2. 金额巨大,范围广泛,手段低劣。

虽然康得新的挪用金额也很大,但相比之下康美药业的299亿恐怕是A股造假史上的巅峰之作。而且涉及的范围之广,几乎所有报表中的重大科目都有涉及。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在建工程,造假数字都在上亿的级别,由此也可以看出,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说手段,康得新还用了个“联动账户”来混淆视听,而康美药业直接用最低廉的手段造假,自己造银行单据,造业务凭证,还自己转移资金操纵股票。这不免让人想到远在十年前的蓝田股份、银广夏,近年来的绿大地和万福生科,还有这几年扇贝游来游去的獐子岛,时隔多年,这造假手段竟没有更新换代,年复一年,就这么循环往复地故技重施,这是在挑战谁的底线?

3. 牵涉范围广泛。

康得新涉及到的大股东被控制住了,但也就涉及了个大股东。而康美药业,目前与其合作19年的正中珠江已经被调查,虽然广发证券暂未有调查,但随着后续进展,也许各个中介机构也会被牵涉其中。单说正中珠江,相识19载,竟不知其庐山真面目,直到证监会已经介入,一纸“非标”审计报告才姗姗来迟。4000万的酬金是否让其勤勉尽职,证监会正在调查,但单就299亿的货币资金都无法辩真伪,财务报表所有重大项目出现如此大金额的差错,竟然认为涉及到的范围并不广泛,这种种迹象,真正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综上,双康的问题都很严重,但康美药业的情节更为恶劣。接下来,可能更多关心的,投资者如何索赔,A股市场制度如何完善,以保证投资者利益的事情。

以上财会小童观点,欢迎评论补充。

到此,大家对上市药企董事长被查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上市药企董事长被查的3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